来源: 程海燕 完颜华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8日
花香,果甜,清纯,细腻――启开一瓶祁连美酒,这样的元素会瞬间穿透人们的嗅觉和味蕾,洋溢极致诱惑的香调随即在舌尖上演绎着缤纷般的传奇魅力……
有了祁连美酒,人们又多了一个热爱生活的理由。
最近,在“2014年华夏酒报国际葡萄酒大赛”上,由甘肃祁连葡萄酒业酿制的“祁连传奇”特选级贵人香冰白和蛇龙珠干红两款产品力盖群雄,分别摘得“最具风格葡萄酒”金奖;同时,特选级美乐冰红获得银奖。
金秋时节,祁连酒业和香港恒生伟业签约。将我省优质葡萄酒打入香港、澳门、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祁连酒业作为甘肃葡萄酒唯一出口企业,其特色产品祁连冰酒不仅走俏日本,而且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深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
有人说:“葡萄美酒是‘种’出来的!”那么,祁连酒业是如何种出了金牌美酒的呢?金秋时节,在葡萄丰收的季节,记者带着这个疑问走进祁连酒业万亩葡萄种植基地,探寻金奖背后的故事。
又到葡萄飘香时
北纬39度,东经98度。
位于祁连雪山脚下、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高台县,与盛产美酒的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纳帕谷处于同一纬度。由于沙漠性与冰川性气候交汇巧妙勾勒出冰火两重天的“天境”;水土丰饶、光热条件的特殊更使这里成为有机葡萄的极佳产区。
因此,这里成为世界公认的优质酿酒葡萄的“黄金种植区”。
如今,不少人将五彩斑斓、处处飘香的祁连酒业万亩葡萄基地称为“河西走廊的吐鲁番!”
甘肃祁连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就根植在这块“绝版产地”上,其万亩葡萄园基地如翠玉般镶嵌于高台县城南7.5公里的南华镇。
金秋,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
走进祁连酒业万亩葡萄基地,驻足这片广袤无际的葡萄长廊,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碧绿的葡萄架,一串串悬垂枝头的硕果如玛瑙般艳丽,绿葡萄更是如翡翠般晶莹剔透,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沁香。在高低错落的葡萄枝叶之间,职工们正在用剪刀剪下成串熟透的葡萄,一会儿功夫就装满一大筐。小伙子们抬着采收箱,来回穿梭在田间,从采摘工人的手里接过葡萄,将采收箱运到田边的车上,整齐的码在一起。
果粒饱满、色泽诱人的紫葡萄点缀着丰收的喜悦,平畴沃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万亩园的葡萄熟了,祁连人的心儿醉了……”面对硕果累累的葡萄架,年逾不惑的刘江平脸上绽出灿烂的微笑;当年老刘从迭部林场转产时来到高台,承包了24亩土地,主要种赛美容和贵人香的葡萄园,由于肯吃苦、勤钻研,现在已是祁连庄园万亩葡萄基地的一名葡萄种植能手。刘江平告诉记者,贵人香葡萄的收购价要比其它葡萄高一些,所以几年间他的钱袋子也迅速鼓起来,年收入十多万元。靠种葡萄他不但在厂区住上了前庭后院的农家庄园,城里还有楼房住,日子过得赛蜜甜。
“种”出来的琼浆玉液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七分种植、三分酿造,一瓶好葡萄酒往往是从葡萄种植开始下工夫的。”祁连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杨映介绍说,只有优良的葡萄品种,才能酿出优质的葡萄酒,而祁连传奇葡萄酒所采用的有机葡萄,其生长条件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干旱少雨,不利于病虫害生存;二是有足够的日照时间。
高台县充足的光照,丰富的热量,较大的温差十分有利于葡萄养分的转化和糖分的积累;邻近祁连山雪峰,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又为葡萄种植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在杨映看来,正是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才赋予了“祁连”每一瓶葡萄酒独一无二的“传奇”纯酿品质。
“种植葡萄需要细工,什么时候浇水、施肥,什么时候打叉、疏花都要严格按标准和要求操作,容不得半点马虎。”34岁的王建武是一位有梦想的执著青年,从舟曲林业局来祁连酒业种植葡萄已十年有余,平时善于钻研的他,经常自己看书摸索葡萄种植经验,目前已成为祁连职工中有名的葡萄种植能手。在他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有关葡萄栽培技术的书籍。他认为,种植葡萄就跟养孩子一样,缺什么就要给什么。
来到第四厂区的葡萄园,一位头戴遮阳帽、身着迷彩服的汉子憨实地笑着向记者打招呼。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产业处副处长叶萌介绍,他就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方田班长”的李树兵,今年48岁。原来,李树兵过去是白水江的一名林业工人,1999年转产后来到高台,之后几年在祁连酒业葡萄基地承包了12亩沙地,专门种植酿造高级冰酒的赛美容葡萄。通过十几年的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如今,李树兵已成为葡萄种植的土专家,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自己种好葡萄,还给其他种葡萄的职工义务讲解示范整枝、疏果等技术常识。经过传帮带,现在大多数职工也都成为种葡萄的行家里手。
李树兵坦言,冰酒葡萄比普通葡萄的种植要求更高,更需要精耕细作……“酿造冰酒的葡萄,冬季要做好葡萄枝蔓的修改,春季要及时疏花疏果,一株葡萄树只留两个枝丫,每个枝丫上只留两串葡萄,并保证每串葡萄距离地面40到50公分;采用通风透光的V字型葡萄架,葡萄才能着色均匀、品质优良。充分享受光照的同时充分吸收树根养分,而且常年喝足祁连山的雪水。果苗不能用化学肥料,定期追施有机肥,以利于葡萄树根的吸收……”提起葡萄的栽培技术,李树兵扳着指头如数家珍。
祁连酒业种植的万亩葡萄,全部使用有机肥。漫步三厂的葡萄长廊,杨映董事长随机摘了几串葡萄让记者品尝,递到嘴里,一股独特的天然玫瑰的香气在舌尖上荡漾开来。大家异口同声地尖叫:“哇,有玫瑰的香味啊!”杨映笑着说:“这就是祁连的玫瑰香葡萄!”
“有机葡萄讲究无化肥、无农药等天然种植方式,这使得生产出来的葡萄酒有着上佳的口感,并且保留着葡萄所富含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杨映介绍,为了拥有最高品质的有机原料,经过多年的努力,祁连酒业目前形成了100%自产原料、100%原汁酿造、100%自含糖分、100%不打农药、100%雪水浇灌、100%金奖品质六大独具特色的优势。
标准化栽植更是赋予了祁连庄园葡萄这一“绿色食品”更具特色的优良品质。为了保证祁连传奇葡萄酒的品质,祁连酒业专门聘请国内有名的葡萄酒大师段长青和张大鹏作为顾问,从种植、采收、发酵、酿造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多年来,由白龙江林业职工组成的葡萄种植工人在专家的指导下,摸索出了一套独到而科学的葡萄栽培技术:祁连人选育世界名株葡萄品种进行育苗,统一剪枝、统一施肥、统一浇灌、统一采摘;今年,局里还计划拿出200万元从肃南、山丹等地购买有机肥,分配给承包葡萄园的职工。为了保证每株每串葡萄的成熟品质,祁连酒业职工从葡萄开花挂果期就对葡萄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使每个“胚胎”都成为来世的“金娃娃”;葡萄成熟时,严格按照生产各类酒质对葡萄成熟程度的标准采摘,保证了葡萄酒的品质达到最佳;同时葡萄基地拒绝农药、化肥,定期追施农家肥增加地力,从根基上保障了葡萄的优良品质。说起“种出来的好酒”,杨映兴致盎然、谈霏玉屑。
沧海变桑田的传奇
金秋,登高远眺,高台犹如五彩斑斓的调色板,绿色就是调色板上最耀眼的一抹,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滩被一排排整齐的樟子松、红柳、新疆杨、沙枣树和刺松分割成一块块“方阵”,“方阵”中央,被万亩葡萄园涂染上了一层绿油油的颜色,公路旁的树林将葡萄园层层包围,从而形成保护生态的绿色屏障。
在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我们见到了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河西综合开发局党委书记张卿,听他讲述戈壁沧海变桑田的传奇故事。
“以前,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谁能想到,这样的不毛之地能与甘甜可口的葡萄有什么瓜葛……”一路走来,张卿见证了这片戈壁荒滩的沧海桑田。
据介绍,甘肃祁连葡萄酒业是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天保工程总体规划组建的集葡萄种植栽培、酿造、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而对这片不毛之地的开发建设则可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
“祁连酒业的职工都是从各林业系统转产而来的林业工人。”提起这二十多年来的艰辛,张卿对过往的一切历历在目。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白龙江林区森林可采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林区人口的急剧增加,林区“两危”困境日益加剧。为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发挥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绿色屏障作用,省委、省政府于1991年做出了“关于白龙江林区在合理经营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部分职工、家属和待业青年转产开发河西,兴办高效农业和生态经济型林业”的重大决定,由高台县划拨3.2万亩国荒滩作为开发建设用地,实施整建制异地转产开发,并于1996年成立河西综合开发局。
于是,几代白龙江人在秀丽的白龙江畔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青山绿水,来到了大漠戈壁,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戈壁的气候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里昼夜温差高达40度,白天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晚上寒气逼人、冰冷刺骨。春天黄沙遮天蔽日,冬天滴水成冰。要在这样一块荒地上创造出一片新天地,其困难可想而知。
远眺秃林白茫茫,低头尘雾寸断肠。
思前想后自感叹,为圆梦想走他乡。
这是段伟社初来高台时写下的一首打油诗。提起当年创业的心酸苦辣,至今老段泪眼婆娑。当年,这里没有一点绿色,一年四季狂风呼啸、天昏地暗。虽然每天要饱受太阳紫外线及风沙的侵害,但谁也不愿离开这“宝贝”地方。“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里能产出香甜的纯天然葡萄和葡萄美酒。”段伟社如是说。
“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这是白龙江林业人最初来到这里时,在戈壁荒滩上描绘的伟大蓝图。
“没有路就挖沙铺路,没有水就修渠引水,没有地方居住生活,大伙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深坑,上面铺上茅草住地窝铺……”张卿说,白龙江林业人用脚步丈量着这里大大小小的沙丘、沟壑,充分发挥开拓精神,打机井、修路渠、营造农田林网,不断揣摸着这方水土的“脾性”。这些都为后来祁连葡萄酒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初大家都不会育葡萄苗,公司就请来专家手把手地教。不会酿酒,公司又聘请国内外葡萄酒大师做指导顾问。”张卿介绍,经过充分论证,河西综合开发局提出了“一林一果加酿酒”的发展战略;引进种植100多个酿酒葡萄品种,不断进行栽培和酿酒试验。
沧海变桑田,滩涂成绿洲。经过多年的反复栽培试验和科学配制,如今,美乐、蛇龙珠、赛美容、贵人香、梅鹿辄等十多种世界名贵葡萄种苗成功落户在祁连葡萄庄园。同时,各种干红、干白、冰红、冰白葡萄酒、白兰地等产品成功出品,不仅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时尚品牌,更成为甘肃人倍感骄傲的谈资。
经过白龙江林业人的世代努力,荒芜的戈壁变成了辽阔的葡萄园,成方成块的“绿色长廊”在昔日飞沙走石的戈壁滩上不断扩张渗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这里得到有机结合―――如今,谁不说是白龙江林业人演绎了“沧海变桑田”的传奇。
披星戴月驱寒霜
霜冻,是葡萄最大的天敌。然而,河西走廊自古就有“四月八,黑霜杀”的说法,每年四五月份陡升陡降、变幻无常的天气,一直以来是河西走廊葡萄种植户心头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祁连葡萄酒业人永远也无法忘却近几年的几场霜冻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
2004年5月2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霜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2012年5月12日凌晨,霜冻再次侵袭葡萄基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万元……
多年来,人们面对霜冻束手无策。直到今年,这一现状才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4、5月份,河西走廊再次遭受20年未遇的强霜冻天气,但在祁连酒业的万亩葡萄园基地,葡萄种植户和公司领导们并没有惊慌失措,相反,每一位干部职工按部就班,预防霜冻有条不紊。
“今年遭遇到了河西综合开发局建局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发生频次最多的低温霜冻与冻害双重考验,但是葡萄种植没有遭受一点影响,全局干部职工众志成城,抵御自然灾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杨映坦然地说。防霜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熏烟,利用浓厚的烟瘴形成离地面十米以上厚厚的保护层,阻止地面热量和天空冷空气相互间的传导、对流和辐射。措施是在田间地头根据风向、地势,每三沟葡萄堆置一个烟堆,把易燃的秸秆、干草、羊粪等家畜干粪和潮湿的落叶、杂草等交互堆放起来,在晚霜来临之前,按照指示进行燃放,如果霜冻严重,就投放烟雾弹。烟雾弹是对熏烟效果的有力加强,在每八亩葡萄田间设置三个烟雾弹进行燃放是祁连人总结出的驱散寒霜的最佳措施。
披星戴月驱寒霜,众志成城塑祁连。在今年的防霜冻期间,祁连酒业的干部职工有长达半个月的时间是彻夜坚守,几经鏖战,葡萄园毫发未损,祁连酒业的成功预防强霜冻措施,对河西走廊和全省酿酒葡萄基地预防霜冻提供了有益的示范推广价值。
熠熠生辉的金奖
巍巍祁连,一个充满传奇和憧憬的圣地,从祁连冰川到巴丹吉林大沙漠边缘,祁连传奇冰酒承载着古丝绸之路的千载风霜,沐浴着祁连山万年冰雪,从这里铿锵走来。
祁连人多年的汗水没有白流,金奖和消费者的赞誉是最好的回报。
2009年6月,祁连传奇葡萄酒第一批出口日本的产品,实现了甘肃葡萄酒出口零的突破。此举对于祁连葡萄酒业而言,无疑是飞跃性的一步。而此前的2008年,“祁连传奇”冰白葡萄酒荣获了国际金奖。
提起这一殊荣,杨映董事长深有感触:“祁连冰白葡萄酒被评为4个金奖中的第一名,在甘肃、西北乃至全国都是当之无愧的。这是祁连酒业数十年来坚持诚信为本、质量第一、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科学种植、精心酿造葡萄酒的结果。”
其实,纵观祁连葡萄酒业的发展之路,正是无数的荣誉在印证祁连葡萄酒优异品质的同时,也搭建起了获得国际金奖的阶梯和实现出口的桥梁。
2003年11月,在北京市科委主持召开的课题成果鉴定会上,经专家鉴评,祁连“蛇龙珠新鲜干红”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赛美容冰白”及“美乐冰红”填补了国内空白,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04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暨科技经贸洽谈会上,被确定为指定饮品,“蛇龙珠新鲜干红”“美乐冰红”“赛美容冰白”葡萄酒荣获“林博会优秀展品金奖”。
2006年2月,祁连传奇冰葡萄酒项目被北京市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10月,被甘肃省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农头企业”。次年8月,又被甘肃省中小企业局评定为“甘肃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
2008年7月,在第二届国际葡萄酒烈酒博览会上,祁连传奇冰白葡萄酒荣获冰酒类唯一金奖;8月,“祁连传奇”商标被甘肃省工商局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
2011年9月,在山东烟台举办的国际葡萄酒节上,祁连传奇特选级贵人香冰白获得“克隆宾”杯国际葡萄酒品评赛金奖。11月,在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义乌林业产品博览会上,祁连传奇特选级贵人香冰白荣获金奖。
今年8月,在“2014年华夏酒报国际葡萄酒大赛”上,由甘肃祁连酒业酿制的祁连传奇特选级贵人香冰白、蛇龙珠干红两款产品力盖群雄,摘得“最具风格葡萄酒”金奖;特选级美乐冰红获得银奖。
祁连美酒醉留香
葡萄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酿好酒就是做文化、做品牌,拥有五千年厚重文明史的中国酝酿了丰富的酒的内涵。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喜爱葡萄酒。
因此,有了祁连传奇美酒,人们又多了一个热爱生活的理由。
祁连冰酒,琥珀色的液体,浪漫香醇;那甜润爽口的果香,甘美醇厚的酒香品在舌尖上便芬芳四溢,回味悠久。
冰酒被国内外酿酒师们誉为“液体黄金”。是用在藤蔓上自然冰冻后再采摘酿造而成,所以酿造优质冰酒是靠大自然的恩赐。由于量少且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冰酒显得弥足珍贵。
早在2003年北京市科委组织葡萄酒专家委员会鉴评:“祁连美乐冰红、赛美容冰白填补了国内空白,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至此,“冰酒”这一陌生的词汇开始在业内流传。
“中国的祁连,世界的冰酒。”一句简单的广告语,包含了祁连酒业在前进道路上的一份豪情壮志。在美丽的祁连雪山下,中国第一支冰酒就从这里诞生。
据业界考证,我国的祁连山山麓一带的气候环境,完全符合生产冰酒的所有条件,这也是我国第一支冰酒―――祁连冰酒诞生的主要原因,而祁连传奇冰酒又因其诞生地而多了一份神秘。
在祁连山下高台县,每年10月份气温就开始下降,10月底到11月大多会出现-6℃到-7℃的低温。此时,春华秋实,万物归于沉寂,而祁连葡萄庄园用做酿造“冰酒”的葡萄却还在冰雪中守望。
祁连葡萄酒业酿酒技术总工陈彦雄介绍,冰葡萄采摘后,在特殊的压榨设备及压力下,冰葡萄中的水分继续以冰晶的形式存在,而高度浓缩的冰葡萄汁被榨出。如果稍有迟疑,就会因为结成冰晶的水分融化,无法压榨出浓稠的纯葡萄汁而前功尽弃。同时,冰酒的酿制须在低温下进行,而且必须保证全汁不得添加任何外界增色增香等物质来调节口味,对生产条件和工艺技术的要求极高,这也是祁连冰酒被认定填补我国生产空白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谈到企业的发展目标,杨映表示:首先,做好冰酒为企业的拳头产品来开拓国内外市场;目前除了德国和加拿大、奥地里,中国是第四个做冰酒的国家。祁连人生产出的中国第一支冰酒品质达到国际水准,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获得了唯一国际金奖。早在2011年,祁连酒业已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现场审核,获得了有机产品的认证。祁连酒业全套引进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最先进的酿酒设备和世界一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聘请国内著名的酿酒专家做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采摘祁连庄园优质的冰葡萄为原料,严格按照国际标准(OIV)全汁酿制出的祁连传奇系列冰酒已成为葡萄酒时尚人士、高端知性女性及海归派商务宴请、日常消费的首选用酒,更是中老年人首选的保健用酒。做中国冰酒的引领者和标准的制定者是祁连人不懈的追求,中国的祁连,世界的冰酒是祁连人的中国梦。
走进祁连传奇的葡萄酒窖,一股凉意伴着醉人的酒香扑鼻而来,一排排整齐的橡木桶向尽头延伸,在时间里孕育着葡萄美酒的精华……琼浆玉液浓缩了祁连人的情结,浸润了美好生活。好酒如诗,品一口能让人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其实,祁连传奇已风靡五湖四海,流行大江南北,在葡萄酒行业一路飙升,以星火燎原之势向国内外销售市场扩张和渗透。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祁连传奇立志弘扬葡萄酒文化,展示名酒风味,继大任而不懈怠,正在兢兢业业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义无反顾地把丝路文化和美酒文化推向更加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