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川酒无声 消费者有心
来源: 甘肃酒业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9日
红川酒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在兰州市场掀起了“纯粮风暴”,其纯粮品味广受消费者认可,业已形成了多年来罕见的高速增长,快速旺销的独特现象,被业界人士喻为“纯粮红川现象”。据笔者观察和深入了解探析,总其原因――不外乎是拥有悠久的酿造历史、优秀的纯粮品质、丰富的系列产品及高效到位的市场运作。现细述如下:
红川之香,在于历史
公元759年,安史之乱的战火烧的纷纷烈烈,接近50岁的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之祸,带着一家老小离开长安,辗转秦州,最后在同谷(今成县)住了下来,偶然品尝到了横川烧酒(今红川酒),痴于其醇美,即兴写下了 “酿得万家合欢液,愿与苍生共醉歌”的千古名句,从此横川烧酒的美名也借着诗圣的名句流传开来,远播甘陕川诸省。红川酒也与诗圣落下了一千多年的诗酒情缘。也因此,于2006年12月4日,由商务部认定的全国430个“中华老字号”企业中,“红川酒业”脱颖而出,成为全国35家酿酒企业之一、甘肃省酿酒企业中唯一一家被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红川酒在发展历史上经过了四次工艺改良才形成了今天既传承千年古法又结合现代科技的独特酿造工艺,红川酒首次融合是元代中期在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引进了汾酒的酿造工艺,一举酿出了香气扑鼻的横川烧酒。当时地方官吏曾作为珍品上贡朝廷。第二次是1938年 “春和涌”烧坊引进了“西凤酒”的酿造工艺,使“横川烧酒”质量更上了一层楼,一跃成为陇上名产,开始向全国销售。第三次是1983年,红川酒厂派出技术人员去四川泸州老窖酒厂学习交流,在香型、窖池、制曲、发酵期、贮存期的改造创新、扬长避短,使传统工艺和国家名酒先进工艺相结合。第四次是1998年引进了名酒剑南春的优秀工艺,在原配方(高梁、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米、糯米,使酒具有五粮香气,发酵周期由原60天延长到70天,在调酒时将酱香与浓香结合,生产出了风味独具的兼香型红川酒,红川酒的四次工艺融合为红川酒的纯粮风格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红川酒在全国的销售。
红川之好,在于纯粮
红川酒酿造过程十分考究,从原料精选到酿造环节以致到灌装环节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最大限度的保证红川酒的纯粮香气,红川酒酿造时采用小麦、高粱、玉米、大米、糯米五粮蒸煮酝酿,真真切切纯粮酿造;首次将酱香型白酒的高温制曲工艺成功应用到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中,首创浓香型白酒酿造中的65°高温制曲工艺;原酒经过在窖泥长达500年的老窖中经过长达120天的长周期发酵,形成丰富天然香源;同时通过柳条酒海、土陶酒坛、大型缸罐三方式相结合的长达三年的恒温贮藏,最大限度的祛除了酒精的爆辣,使得酒质纯净自然,没有任何一丝不纯的杂味,味道至真纯正,深受纯粮酒消费者的喜爱。
红川之优,在于产品
好酒就要飘香四方,口惠于更多的消费者。红川酒业本着这一朴素的经营理念,积极改良,全力突破,在产品方面,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在现已形成的以“红川特曲”和“金红川”为代表的红川系列,以“金成州”、“ 成州老窖” 、“ 成州接待”为代表的成州系列和以“锦绣陇南”为代表的锦绣系列等三大系列三十多个品种产品的基础上,全新开发、推出了成州酒典、四喜红川与星级红川等系列新产品,不但更好地满足了现有市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为正在进入的兰州等新市场提供了强力的产品支持;近期公司又隆重推出了“成州纯粮天香”、“成州纯粮国香”、“成州纯粮陇香”三款产品登陆高端市场,以提升公司形象和推动公司产品线的全面发展,通过红川酒业近半个世纪的积极努力,形成了不同档次的全系列产品线,旺销的态势犹如一道彩虹璀璨于白酒市场。
红川之旺,在于市场
企业的一切运作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发挥作用,都是通过市场表现出来,无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实践检验,市场表现才是硬道理。红川酒业奉行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酿酒的经营宗旨,对于市场销售一直致力于步步为营,精耕细作,扎实推进的运作,现已不但在兰州市场推出了全新的星级系列红川酒,而且开始推动全系列产品加速进入兰州市场。目前,主要产品开始全线旺销,部分产品甚至出现断货,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销售更为火爆,进一步助涨了全线放量增长的势头。取得了2012年销售的开门红,充分说明了消费者对它的厚爱,这正应了“红川酒无声,消费者有心”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