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甘肃酒业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1日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唐代王翰有一首《凉州词》写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真实描写了当时河西走廊一带盛产的葡萄美酒。地处中国的河西走廊被誉为中国的“波尔多”,如今中国“波尔多”的绿色酒品受到广大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今天邀请到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局局长、甘肃省葡萄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浦做客人民网演播室,和我们聊聊葡萄酒产区――河西走廊的相关话题。
[陈浦]: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河西走廊生产的葡萄成熟充分、糖酸适中,是我国优质酿酒葡萄和葡萄生态区之一,也是我国有机葡萄的主要产区。首先请您给网友简单介绍一下河西走廊葡萄和葡萄酒的历史以及酒的文化。
[陈浦]:就是你刚才开场的那首诗,已经反映或让我们感受到了河西走廊葡萄酒的悠久历史。这首诗脍炙人口,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是非常豪迈和雄壮的诗,我们从小时候一直到现在,读起这首诗总是充满着一种激情。
[陈浦]:甘肃河西走廊的葡萄酒的历史也和这首诗一样悠久。这首诗叫《凉州词》,历史上的凉州,也就是写这首诗的时候,凉州的概念是大凉州,地域整个包含了河西走廊,把当时的河西四郡都囊括进去了。但是再往前追溯,河西走廊种植葡萄和葡萄酒在2400多年前就有了,这有文字为证,能考证到的就是当时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当年的魏文帝曹丕曾经做了一个《凉州葡萄诏》,发了这么一个诏书。这个诏书上盛赞我们凉州葡萄,他说是“他乡之果,宁有匹之者”,说凉州葡萄酒“甘有曲米,善醉而易醒”。现在我们有一种不恰当的说法,好像葡萄酒是舶来品,是从国外引进的。其实从我们国家的历史来看,2400多年前,我们河西走廊就有葡萄酒。一直到清朝、民国的时候,当时我们国民党时期监察院的院长于右任,他也写过“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都把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河西走廊的象征。可惜后来河西走廊的葡萄酒在历史长河中湮没了。在改革开放之后,1980年代我们河西走廊酿造出了第一瓶具有现代的叫“莫高”品牌的葡萄酒。到现在已经发展20多年了。现在河西走廊作为我们国家有机葡萄和有机葡萄酒的产地,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刚才说到葡萄酒的酒文化,咱们甘肃,特别是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这二三十年都被大家津津乐道的称为河西酒廊,酒文化渊源流长。聊起这个话题会有很多,但是简单的概括,就是河西走廊不论过去,就从《凉州词》中就能让人感受到它有一种粗犷、雄浑这么一个地域感觉。说到河西走廊的酒文化,应该说酒始终伴随着河西走廊的发展,咱们河西人善饮,酒文化也充满了丰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