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陇酒风采

春风要度玉门关 ——陇酒文化发展战略

来源: 甘肃酒业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8日

[原创]《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甘肃酒业》(编辑 白杨)“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当年诗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未曾料到,千百年后,甘肃酒泉这个地方,成为东风航天城,成为把星星送上天空的地方。对于陇酒,不仅有高贵出众的品质,更有着古老而深厚、优美而动人的文化。通过传承与积累,陇酒具有了品质和文化的内在支撑,让我们聆听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的演说。

——主持人:吴镇图(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

pt1.jpg

春风要度玉门关 ——陇酒文化发展战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酒友,大家好!

  感谢本届甘肃葡萄酒节组委会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个冒名的北大醉侠,在这里发表几句平原督邮水平的浅见。古人把好酒称作青州从事,把劣酒叫做平原督邮。我在酒文化领域,就是个平原督邮。跟前面的诸位专家比,我就是一个来打酱油的小学生。三国演义中有个情节,张飞鞭打督邮,看来我是需要被张飞打一顿,才能提高文化品位了。

  最近几年,不知老天爷是什么意思,一再为我和甘肃搭桥牵线,不断创造机缘,让我走遍了甘肃大部分重要城市。陇东陇西,陇南陇北,从兰州,到天水,从张掖,到武威,从敦煌到大地湾,从阳关到嘉峪关,从麦积山到火焰山……多年前的不算,仅仅从去年9月开始算,至今是我第四次来甘肃,第二次来武威,我已经成为甘肃的铁粉,武威的铁粉。

  我认为,这是老天爷让我回到中华民族的源头,汲取中华文明的原始能源,从而更有纵深地学好中华文化,讲好中华文化,进而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大业更好地工作。所以,我去年在武威文庙——天下第三大孔庙,面对我们孔家的老祖宗,心中默默地说:您老人家当年周游列国,没有来过凉州,我今天替您老人家来了,我一定将天马的力量与儒家的精神相结合,为中华文明的再次强盛再尽绵薄之力。

  在很多国人的心目中,甘肃属于西北和西部,一提到甘肃,可能很多人就想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这种认识,其实是局限于近代以来的中国观。如果纵观整个中华文明史,甘肃怎么会是遥远的边陲呢?

  八千年之前,伏羲始祖,就在这里创立了文明。直到两千年前,这里都不但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而且是世界文明的核心地区。武威,张掖,天水, 这些都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那时候,不但伦敦,巴黎,纽约连个村庄都不是,就连北京,天津,上海,也只能算是遥远的荒蛮之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京津沪。

  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我们甘肃首先就要有这个自信。

  固然,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是不断向东移动的,但是这个移动是从甘肃开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秦朝建立的。秦国的老家就是甘肃,经过若干代人的艰苦努力,秦国扩展到了陕西,最后统一了六国,奠定了我们今天这个多民族统一大国的基础。从那以后,无论谁搞独立,无论谁闹分裂,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不能长久的。

  从先秦两汉,到三国隋唐,有多少英雄豪杰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产,厮杀征战,发明创造,歌唱舞蹈,当然,一定还有作诗饮酒——那饮酒,也一定不是一般的饮酒,而必定是豪饮,是痛饮,是会须一饮三百杯,不然的话,这片土地上,怎么会有一个城市叫酒泉呢?李白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这片土地上的酒,滋养了多少中华儿女的智慧,慰藉了多少中华英雄的灵魂?

  我相信,古代的甘肃,也一定是中国酒文化的中心。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无人不知,从昨天到今天,已经有不下十位领导专家引用过。一句传诵千年的经典诗句,必定是有无数不那么经典的诗句垫底的。我们相信,这片土地上一定产生过无数吟诵喝酒的诗篇。我很喜欢看丝路花雨,但遗憾的是,这部美丽的作品中,缺少大碗喝酒的激烈场面。今天如果再创作以甘肃文化为背景的文艺作品,我认为应该补上这个缺憾。我们应该创作一部丝路花酒。

  当年诗圣杜甫,在写到武威的诗中曰:天子忧凉州。这说明凉州这一带,是牵动朝廷的重要思绪的,以至于天子都要为之担忧。不久前视察甘肃,就表明甘肃的重视。甘肃这里如果不能百业兴旺,怎么能算中华强盛?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天马的故乡,如果不能兴旺,那么所有用这匹天马做标志的地方,怎么好意思兴旺?

  因此,甘肃应该有信心,振兴我们的百业,何况是一个酒业呢?

pt2.jpg

  昨天,张世珍副省长在会见中外专家时,提出一个问题。甘肃酒业是走大规模发展之路,还是走以锻造品牌为主的逐渐扩大之路。或者说,是大而全,还是小而精。虽然我上午刚刚被聘为陇酒智库专家,但无论造酒还是营销,我都是外行。我只能讲一句务虚之言。我认为,党的19大以来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文化立国的历史阶段。无论哪一个行业,与文化结合,就会兴旺,不与文化结合,早晚会被淘汰。因此,就甘肃酒业来说,为什么生态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可能与对文化附加值的探讨有密切关系。我的同学朋友中有许多优秀的甘肃人,我大学同班同学就有当年的甘肃高考状元,但是没有人注意到他们是哪里人。我认为,陇酒的发展,无论走哪条道路,其核心都应该是,讲好甘肃的故事,讲好甘肃酒的故事。一般性地讲故事还不够,因为其他酒业早都讲得很好,外国的葡萄酒,更是几乎把所有的频道都占满了。中国人心目中的欧美形象,是离不开五彩缤纷的葡萄酒的。西方的产品,是带着梦幻般的诗情画意占领中国市场的。因此,要大力发展甘肃酒业,就不仅要讲故事,还要吟诗作赋,还要唱歌跳舞。要让敦煌的飞天跳起来,要让天水的白娃娃唱起来。酒本来就不是一种单纯的饮料,酒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与文化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甘肃一方面要发挥自己历史悠久的巨大优势,另一方面,还要发挥自己的文化艺术优势,把诗情画意灌注到酒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去,让酒香飘满河西走廊,让酒香洋溢到每一个石窟。

  现代伟大诗人艾青,早就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酒,她是可爱的。具有火的性格,水的外形。她是欢乐的精灵,哪儿有喜庆,就有她光临。

  大诗人艾青和贺敬之,还有著名的词作家乔羽乔老爷子,都担任过文化部的酒文化顾问。前些年,我也有幸担任过一次这个工作,因此现在,到处去参加酒文化活动,到处充当平原督邮。我今天穿的这件衣服,就是去年参加汾酒活动时的行头。在我看来,管理中国酒业的,不应当是商业部,而应该是文化部。这虽然是一个玩笑,但是我想以此来提醒,只有激发出酒文化内在的诗意,才能真正把酒业做大做强。

  在昨天晚上的品酒鉴赏会上,几位中外大师向我们介绍了13种著名红酒的风格。我也趁此机会,上了一堂免费的红酒培训课。在我看来,大师们对每一种红酒风格特征的介绍和描述,不就是一首又一首优美的诗吗?

  回到我们此时此刻的所在地武威——就是古代的凉州,我想起凉州本地大诗人,著名边塞诗的大将李益诗曰: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甘肃的才俊,是既能打仗,又能作诗的。忽略了诗,甘肃就会成为遥远的西部。弘扬了诗,甘肃才会吸引世人的眼球。

  当今中外酒业,比拼的与其说是酿酒技术,不如说是作诗水平。刚才段长青主任指出,葡萄酒没有宗教祭祀的关联性。要打造宏大的产业,必须挖掘其文化价值。除了重视技术人才,还要重视人才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酿酒的技术,已经没有太多秘密可言,而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转向文化型,艺术型。我斗胆提一个口号,只有八个字:喝甘肃酒,走丝绸路!《我的祖国》这首歌里唱道:“朋友来了有好酒”。其实朋友走出去,也应该有好酒。好酒不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标配,也应该是今天一带一路的重要标配。应该让我们甘肃的美酒,承载着甘肃的悠久历史,展示着甘肃国际化的胸怀,并且孕育出崭新的,像葡萄美酒夜光杯那样脍炙人口的诗句。

pt3.jpg

  唐朝边塞诗元帅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写道: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中,现代化给我们带来了各种便利,但是现代化也拘束了许多美好的,自由的人性。现在有多少人,还有心情去欣赏城头月出照凉州的景色?有多少人,还能向往一生大笑能几回的境界?

  所以我认为,振兴甘肃酒文化,不但有历史积淀,有现时机遇,而且,更有时代需求和人民期盼。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作为人民群众里面小小的一份子,同时也是甘肃文化的一枚小粉丝,我热烈期盼甘肃酒业,能够再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风采。

  最后,让我借用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来期待甘肃酒业的美好明天。那就是:羌笛不再怨杨柳,春风要度玉门关!  

——图片摄影:杨家震

(编辑: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