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陇酒风采

花开敦煌:常书鸿与《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的不解之缘

来源: 普康集团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8日

一天,敦煌莫高窟第254窟中出现了一群人,他们盯着南壁人字坡下的第二幅壁画,若有所思......

其中一人望着眼前这幅1500年前的画面,感叹的说道“我离开重庆的时候,于院长一再叮嘱:到了敦煌,第一要看的就是这幅壁画。现在看来,于院长这话是用心良苦,别有深意的。是啊,对于研究所的每位同仁来说,只有抱定舍身饲虎的决心,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这群人就是常书鸿和他的弟子,这些弟子有董希文、张琳英、潘絜兹、张民权、李浴、周绍淼、乌密风。他们卖掉了衣物,自筹经费,千里迢迢地追寻师父常书鸿到了鸣沙山下的莫高窟。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全体职工合影

他们看的这幅壁画就是北魏早期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是佛陀未成佛前在轮回中发生的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宝典国的国家,国王大车有三个儿子,大儿摩诃波罗,二儿摩诃提婆,三儿摩诃萨埵。

▲254窟南壁《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局部

一天,大车国王带着波罗、提婆和萨埵外出郊游狩猎。中午过后,三位王子和国王分开后来到了林中深处,当他们来到一处陡峭的悬崖边时,看到崖下有七只出生不久饱受饥饿的幼虎,围着一只瘦弱奄奄一息的母虎......

三位王子非常同情即将饿死的老虎母子,大王子摩诃波罗望着八只老虎伤心地说:“你们看这母虎产子不过七日,七子围绕不能出外求食,要想求生眼看着就只能吃掉自己亲生的孩子了。”

二王子摩诃提婆深深地叹息道:“这情景实在太残忍了,有什么办法来摆脱厄运呢?死亡正向他们逼近,他们要么自相残杀,要么就只能同归于尽了。”

“这老虎吃什么能够活命?”忽然,三王子萨埵询问两位哥哥。

大哥、二哥不约而同地答道:“它只吃新鲜的热血肉,但是我们现在替它寻食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它就要饿死,谁又能为它们不惜生命呢?”

▲254窟南壁《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局部

萨埵太子为即将饿死的老虎母子伤感,心里想着“我要像一条大船那样,从大海中把落水者救起来,使他们渡向安全的彼岸。”于是下定决心要舍身救虎,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去解救即将饿死的生灵。

他支走两位哥哥后,跳下悬崖,刺破自己的身体,用鲜血和肉体解救了即将饿死的老虎母子......

▲254窟南壁《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局部

面对这样的故事,艺术家们无不动容。常书鸿在第一次看到《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时便许下心愿:要像萨埵太子那样舍身于敦煌!

历经艰辛来到敦煌之后,他被敦煌这些掩藏在沙漠中的艺术震惊的同时也想尽办法将他们保护起来。

他和研究所以及附近热情的山民们起早贪黑,挖沙浇水,筑起了结实坚固的围墙,将492个石窟连同上寺、中寺、下寺三座庙观严严实实地保护了起来。

这座黄沙修筑的围墙,像他一样,堵住了流沙的侵袭,堵住了羊群的践踏,也挡住了国外的、国内的,明的、暗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强盗!

在往后的一生中,他用生命去守护敦煌,将自己的热情奉献于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他的诺言。

▲1972年6月莫高窟工作人员在第154窟前除沙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中有献身于虎的萨埵太子,而我们有舍身于敦煌的常书鸿,因为他对敦煌“舍身饲虎的精神”,才有我们今天敦煌艺术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发展。


2020年1月8日,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常书鸿敦煌艺术专项基金”成立,这是由普康集团提供200万元起设资金,并以“花开敦煌”年度销售额计提7 %的方式长期提供运营资金,在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管理框架下成立,用于敦煌的艺术研究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专项基金。

▲常书鸿敦煌艺术专项基金成立大会出席签约仪式人员合影

“常书鸿敦煌艺术专项基金”的成立,必将推动敦煌文化和敦煌艺术更加绚丽多彩的绽放,并为此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本文参考资料及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2020年,由普康集团、敦煌研究院和常沙娜先生联合荣誉出品的丝路文化礼宾酒【花开敦煌】隆重上市。

【花开敦煌】是以敦煌文化为品牌内涵,以国际一流设计感为包装标准的优质白酒新品牌,经过长达五年精心筹划,以“品味丝路千年风华,供养敦煌万古善业”为美好愿景,全新推出的丝路文化礼宾酒。

这是一个颠覆传统白酒构成模式,并行推出酱香型、浓香型产品的跨域品牌;以花卉文化、佛教文化、王阳明心学和荣格的精神心理学为主要依据,推出合欢、曼陀罗、蓝莲花、菩提、凤仙花、凌霄花六款产品,分别对应了欢乐、和谐、自由、觉悟、热情、希望六种不同意象诉求。品鉴【花开敦煌】,消费者会真正进入“看着美,喝着美,想着美”的浑然境界,在不久的将来,“花开敦煌”文化礼宾酒定会代表甘肃白酒,走出甘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编辑: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