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甘肃酒业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2日
新世纪柳湖春酒业公司崆峒黄酒酿造技艺被崆峒区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酒是我国酒中之始祖、世界上出现最早的酒种之一,它的酿造技术独树一帜,堪称“天下第一绝”,是祖国的宝贵科学文化遗产。黄酒酒液清澈透明,色泽呈琥珀色、香气饱满、酒体醇厚、酸甜适口、诸味协调,饮后回味无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风格独具一格。
在1967年9月,平凉市灵台县发现西周墓群,在挖掘出的文物中,就有青铜酒器和酒具,其中,一只提梁卣被撬开盖后,发现盛满液体,液体散发着淡淡的酒香,被考古专家断定为国内除已发现的汉代的酒之外存世最久的酒,5000年前的华夏先民们所酿造的美酒就是――黄酒。
作为华夏文明诞生地的陇东平凉,酿酒历史源远流长。据记载,早在宋代平凉就有老烧坊数家,留下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豪气冲天的历史故事。清朝末年,平凉颇有名气的“景家烧坊”,其酿造的崆峒黄酒,已在整个西北地区首屈一指。后来,“景家烧坊”更名为“钰庆恒”,民国十八年(公元1930 年),西北地区发生大饥荒,陕西、河南、宁夏等地灾民逃荒到了平凉,可谓饿殍遍野。“钰庆恒”掌柜急灾民之所苦,系生灵之危亡,毅然拿出所有粮食和酒糟赈灾济困,留下崆峒黄酒在近代史上一段悲壮的佳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钰庆恒”借助社会主义改造的滚滚春潮,与“崆峒烧坊”、“柳湖烧坊”、“暖泉烧坊”合并成立国营平凉柳湖春酒厂。2003年,原酒厂由新世纪投资控股集团收购重组为新世纪柳湖春酒业公司。2006年,公司以地方特产和健康时尚为定位,挖掘《黄帝内经》古方,沿袭民间黍米黄酒酿造传统技艺,成功推出了“崆峒黄酒”系列产品,既填补了陇东黄酒产品市场空白,又让崆峒黄酒酿造技艺得以传承,为了避免这一古老的民间技艺失传断档,公司特申请崆峒黄酒酿造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以保护。
7月11日,由诸多文化民俗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新世纪柳湖春酒业公司崆峒黄酒酿造技艺从历史传承、谱系沿革、工艺技法等方面进行严格审定,一致认为新世纪柳湖春酒业公司将崆峒黄酒酿造这一古老技艺完整传承,根据申遗评定标准,符合条件,正式将崆峒黄酒酿造技艺正式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后,新世纪柳湖春公司将进一步秉承工匠精神,致力于崆峒黄酒酿造技术不断延续,让古老技艺焕发生机、绽放异彩,代代传承,为平凉当时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编辑: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