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陇酒风采

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3日

怎样理解十九大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宣示十九大的主题,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这个主题包括6句话,可理解为四层含义。第一、二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初心和使命是激发我们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三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鲜明宣示新时代我们党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上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态度;第四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第五句“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起,组成了十九大报告的标题,也就是十九大主题的核心部分,是我们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条件,根据形势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既兑现庄严承诺,又明确新的任务;最后一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彰显我们党的历史使命,表达了以“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向宏伟目标迈进的坚定决心。
  主题,是核心要义的高度凝练。十九大主题不忘来时路、立足新时代、着眼中国梦,贯穿着党的初心使命,体现了近期规划、中期愿景与宏伟目标的有机统一,为党在新时代带领人民团结奋斗高举起旗帜,指明了方向。
怎样认识十九大的重大战略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引,实现了党的思想理论的又一次飞跃。十九大报告关于“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两个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新的时代内涵和具体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两步走”战略安排,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清晰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实践路径。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使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保持生生不息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十九大不仅对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更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提供了中国方案,产生了影响广泛的世界意义,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新的历史方位擎旗起航再出发的划时代里程碑意义。
十九大的重大历史贡献和最大亮点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也是党的十九大的最大亮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将其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和一个拥有13亿多国民的大国,在新时代擎起了最新的科学旗帜和最强大的理论武装,为我们党和国家开启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以党内法规的最高形式固化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为什么说新时代是从十八大开启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有的人由此认为,党的十九大才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实不然,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是十八大。虽然,这一重大思想是在十九大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但其理论原点、探索实践均始于十八大,成熟完善于十八大至十九大之间,今后仍将与时俱进。其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始于十八大。社会主要矛盾是时代特征的最集中体现。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鲜明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十八大开始就已敏锐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特点,意识到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在日益增长,社会主要矛盾在转化。再次,新时代的总任务脱胎于十八大,“中国梦”等奋斗目标源自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这些目标要求不仅被吸收进新时代的总任务,而且被纳入“两步走”战略安排,有了更为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
  时代之变,体现于日积月累的量变与质变中。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从十三大到十九大报告中,一个不变的主题词是什么?
  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既是大会报告的灵魂,更寓示着党的事业的方向,高度凝炼体现在报告标题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召开了8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后历届大会报告的标题依次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从中不难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出现在标题里。这些题目连起来,生动展现了我们党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持续努力和辉煌成就。由此更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