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时政

酒业,会诞生“胖东来”吗?

来源: 中国酒业杂志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8日

作者:吴勇


最近发表的文章、各地的讲座和给茅台湖北联谊会经销商等的培训中,多次提到“胖东来现象”,但却不是如媒体上普遍赞美的购物体验、极致供应链和性价比等。勇哥总是站在服务力的角度,分享胖东来零售业的服务神话——这也恰好是酒业零售的痼疾。


每次在大家质疑的眼光中,勇哥会用一组数据让大家陷入沉思……


胖东来客单价超300元,懂零售的同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而许昌地区超市平均客单价不足100元,此其一;其二,胖东来员工离职率仅0.3%,要知道当下国内零售业平均离职率超30%。在勇哥的另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一个关键词——终生雇佣,这意味着重塑行业服务标准,在此不赘述;其三,胖东来7家门店坪效达3.6万元/㎡,我们数智的零售巨头永辉超市约1.5万元/㎡。


看到这大家会基本赞叹胖东来果然卓尔不群,但这不是勇哥今天要说的。


胖东来快速崛起的真实密码,其实并不为人所津津乐道。同样三组数据,让我们大致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一是员工薪酬体系,胖东来基层员工月薪6000+,店长年薪百万,这在国内是非常罕见;二是极致服务标准,胖东来500项服务细则,包括免费修眉、代客泊车等等,支撑了我们能目测到的繁花似锦;三是供应链管控,这里仅举例生鲜损耗率0.3%,而行业平均为5%-8%。



窥一斑而知全豹,但胖东来带给酒业的启示不止于此。


目前酒类产业规模1.2万亿元,渠道结构中传统经销商占比约72%,电商直营仅为16%。通过消费者痛点调查,假货困扰排在首位,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中,遭遇过疑似假酒;其次是服务缺失,鲜有酒企提供专业的侍酒指导;体验单一排在第三,大多购酒场景仅停留在交易环节。


因此,服务型酒企迎来结构性机会,消费升级倒逼服务迭代,以及重视消费体验的Z世代崛起,服务,成为未来酒业零售的关键词,这才是胖东来于酒业的“价值密码”所在。四个方面:


一是人本主义重构。具体到薪酬革命,将渠道利润的15%反哺一线(当前普遍低于5%);


二是终端人员培养。参照侍酒师标准,建立100小时培训体系;


三是场景革命。体验店模型初具规模,单店投入500万+,设置,数字化酒窖(RFID全程追溯)沉浸式调酒工坊,文化沙龙空间;


四是供应链再造。48小时极速配送网络,几乎覆盖所在地级市的80%,智能仓储动态库存管理系统把损耗降低到个位数。


但现实挑战,很“性感”的酒业零售,其服务力也有难以跨越的三重门:


渠道惯性。目前传统的经销商体系占据绝大多数流通环节,服务标准化难度大;


资产模式。依旧是重资产属性,单万吨产能投资需8-10亿,这极大的限制了酒类零售的灵活性;


文化壁垒。行业至今依然存在"渠道为王"思维定式,服务创新投入占比微乎其微。


当酒业零售前十的企业,服务投入占比由现在的0.8%,提升至未来的3%,行业将迎来真正的"胖东来时刻"。这个可能诞生于白酒文化腹地如宜宾、仁怀,或新消费高地如杭州、成都的创新物种,或将重构“酒是用来喝的”本质认知,“开创”酒是用来体验的"新纪元。其终极形态不是简单的渠道商或生产商,而是以酒为媒介的生活方式服务商——这或许才是中国酒业穿越周期的终极答案。


(作者系酒业公益品牌酉贤创始人、中国酒业智库专家)



(来源:中国酒业杂志)

(编辑:小剑)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