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资讯

凉州美酒说葡萄  过客倾囊质宝刀

来源: 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8日

2021年末,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发布称:该所2019年在对武威地区一座武周时期吐谷浑王族墓葬清理发掘过程中,在彩绘木棺内墓主人头部西侧,发现一个放置在漆盘内的银胡瓶,内有绿色液体,瓶口有封泥和木塞的残渣。经实验室检测,证实该液体成分为白葡萄酒。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白葡萄酒实物。这一消息使得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凉州葡萄酒又成为了大众的关注焦点。

慕容智墓出土装有白葡萄酒的银胡瓶及成套餐具

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十分悠久,大约在公元前7000—5000年前,人类就开始酿造葡萄酒,考古学家指出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人类居住在高加索山脉南部地区,后经埃及人、腓尼基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传播,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技术逐渐在世界各地出现。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打败匈奴浑邪王、休屠王,控制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并陆续设置河西四郡,中西交通之路因之畅通。同时,随着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开辟,西域的物产如葡萄、苜蓿和胡桃等经河西逐渐传至中原。太初二年,汉武帝以获天马为由派贰师将军李广利攻伐大宛,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斛,久者至十数岁不败”和“汉使采葡萄、苜蓿种归”,大抵葡萄种植方法和葡萄酒酿造技术至迟在这一时期逐渐传入中原,而武威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处,也成为了我国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地区。据《续汉书》记载,东汉时孟佗以凉州葡萄酒一升贿赂当权宦官张让,即获得凉州刺史之位,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的葡萄酒酿造业并不发达,葡萄酒是极为珍贵的物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凉州葡萄酒的品质之高和酿造技术的相对成熟。魏晋时期,魏文帝曹丕在品尝凉州葡萄酒后,大加赞扬,并亲自颁写《凉州葡萄酒诏》,称“(葡萄)又酿以为酒,甘于曲米,善醉而易醒,道之故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对凉州葡萄和葡萄酒给予了高度评价。

至唐代时,葡萄酒的酿造和饮用更加普遍,这在唐代许多诗人的诗作中就能得到反映和体现。如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又如元稹《西凉伎》:“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拓稠。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凉州葡萄酒的醇香在诗人们的名篇佳作中肆意流淌,传颂着凉州葡萄酒的千年美名。

安史之乱以后至明清以前,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政治动乱,经济衰退,闻名于世的凉州葡萄酒也逐渐衰落下去了。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稳定,经济也逐步恢复,凉州葡萄又开始大量种植,道光年间凉州葡萄酒酿造达到新的水平,著名学者张澍在《凉州葡萄酒》中赞道:“大好红醪喷鼻香,滃滃入口洗愁肠。琵琶且拢弹新曲,高调依然在五凉”。民国三十年(1941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路过凉州时也写道:“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再一次盛赞了以葡萄为代表的凉州风土方物。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武威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武威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酿造业也逐渐进入了规模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由于武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独特,为武威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生产的葡萄甘甜爽口,含糖量适中,以其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大受人们所喜爱。2012年武威被中国食品协会命名为全国首个“中国葡萄酒城”。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武威市葡萄酒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武威市坚持把以葡萄酒为主的酒和饮料产业,作为拉动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着力培育, 通过不断延伸葡萄酒产业链,推动从葡萄及葡萄酒优质产区向葡萄酒产业聚集区转型升级,形成了以葡萄酒产业为主、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的“液体经济”。

武威葡萄美酒传世2000年,多少文人墨客曾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永垂青史的历史典故和名言绝句,此次在武威地区发现千年之前的葡萄酒实物再次印证了武威葡萄美酒的悠久历史。

(来源: 卢朝 赵启杰 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辑:小剑)